2020 年 11 月 24 日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、商務部、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海關總署發(fā)布《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》,明確要求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,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,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、堆放、處置。因此,目前國外廢棄的 PET 必須經(jīng)過加工處理成為符合標準要求的再生 PET 原料才能進口。
食品級的 PET 原料是飲料等食品包裝的主要材料,廢棄的 PET 包裝材料回收后可降級在工業(yè)生產(chǎn)上使用。高純凈再生 PET 瓶片的產(chǎn)生工藝如圖 1 所示。
在 PET 再生工藝中,分揀是將雜瓶、商標紙、瓶蓋等非 PET 成分去除,是非常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因為聚氯乙烯(Polyvinyl Chloride,PVC)、聚烯烴(Polyolefin,PO)等成分在后續(xù)工藝中無法清除,而金屬、木條、紙張等材料能在后續(xù)工藝中清除。所以在瓶片的固體廢物鑒別中,PVC、PO 和雜質含量是重要指標,可以考察分揀過程是否完全。生產(chǎn)工藝中多次清洗是另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可清除瓶片中少量的油脂、膠等非聚酯殘留,因此固體廢物鑒別中非 PET 物質殘留量是考察瓶片再生過程是否完全的重要指標。再生 PET 瓶片的固體廢物鑒別涉及兩個階段:2022 年 5 月之前主要參考紡織行業(yè)標準 FZ/T 51008—2014《再生聚酯(PET)瓶片》,達到 C 類瓶片指標的原料不屬于固體廢物;2022 年 5 月國家標準實施后,主要以GB/T 40006.9—2021《塑料 再生塑料第 9 部分: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材料》標準為主,達到合格品要求的瓶片不屬于固體廢物。為統(tǒng)一全國海關的鑒別尺度,2023 年 12 月 22日,進口固體廢物屬性鑒定實驗室聯(lián)盟組織技術專家對再生 PET 瓶片固體廢物屬性鑒別標準選用問題進行探討,認為符合 GB/T 40006.9—2021 性能和指標要求的進口再生 PET 瓶片可判為非固體廢物;在 GB/T 40006.9—2021 規(guī)定的測試項目選擇上,是以判定物質來源和屬性為主要目的,有別于依據(jù)產(chǎn)品標準進行的全項目合規(guī)性檢測,在實際鑒別過程中,應根據(jù)樣品特性以及最終用途,選擇合理的指標。目前海關對再生 PET 瓶片的固體廢物鑒別主要按照GB/T 40006.9—2021標準條款5.5的表1中1—9 項目對再生 PET 瓶片的性能指標進行檢測,其結果作為固體廢物屬性鑒別的主要依據(jù)。
熱塑性塑料的回收和重新造粒是一項成熟的工藝,因此再生塑料粒子是塑料回收再利用的主流產(chǎn)品。再生 PET 切片作為常見的再生聚酯,其產(chǎn)生工藝如圖 2 所示。
涉及再生聚酯 PET 切片有 2 個產(chǎn)品標準,分別是FZ/T 51013—2016《纖維級再生聚酯切片(PET)》和 GB/T 40006.9—2021。因為 2 個標準實施時間不同,在 2022 年 5 月 1 日國家標準正式實施之前,性能和指標符合 FZ/T 51013—2016 合格品要求的進口再生 PET 切片可判為不屬于固體廢物。2022 年5 月 1 日后,固體廢物鑒別主要以 GB/T 40006.9—2021 標準對再生 PET 切片進行綜合判斷,性能和指標符合標準要求的,可判為不屬于固體廢物。
從圖 2 中可以看到,再生 PET 切片需要經(jīng)過高溫熔融和擠出切粒。高分子材料進行了再熔融和冷卻后,黏度會下降,因此鑒別過程中特性黏度指標需要重點考慮。如原料分揀不完全,部分熱塑性雜質如 PVC 和 PO 在熔化切粒后會共混在再生 PET 切片中難以鑒別。此時可按照國標采用差示掃描量熱法(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,DSC)測定再生 PET 切片熔融溫度的同時,觀察 DSC 曲線中是否有其他熱塑性材料的熔融峰出現(xiàn)。因此,對再生PET切片固體廢物屬性鑒別的另一個關鍵點是用DSC 方法觀察樣品的熔融溫度和曲線。
再生 PET 團粒也稱再生 PET 泡料,是由回收的PET 膜、PET 絲、PET 布加工的可用于紡絲的膨化狀顆粒料。按照樣品來源分為膜泡、絲泡和布泡,產(chǎn)品工藝如圖 3 所示。
再生 PET 泡料的生產(chǎn)工藝簡單,設備投入少,但因為摩擦熔化成團的過程中溫度和時間不夠,往往樣品表面已熔化,內部還有殘留的廢膜、廢絲或廢布,所以再生 PET 泡料是廢舊原料經(jīng)簡單加工后的產(chǎn)品。由于廢舊原料來源復雜,生產(chǎn)工藝過于簡單,得到的再生 PET 泡料很難做到大小和顏色一致。海關在鑒別過程中??捎^察到樣品混有不同顏色的泡料,因此鑒別時可分揀不同顏色的再生 PET泡料并測試其理化指標是否相近。
涉及再生 PET 泡料的行業(yè)標準有 FZ/T51021—2021《纖維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泡料》。雖然對再生 PET 泡料進行固體廢物鑒別時可參考該標準,但該標準僅有 3 個性能指標,且標準限量值要求很低,無法對不同質量的再生 PET 泡料進行區(qū)分。為此,杭州海關技術中心于 2024 年5月10日提請固體廢物屬性鑒定實驗室聯(lián)盟組織專家對再生 PET 泡料的固體廢物鑒別進行研討。與會專家認為再生 PET 泡料為廢膜或廢絲經(jīng)簡單加工后的產(chǎn)品,不符合 GB/T 40006.9—2021 標準中對材料來源的要求,同時 FZ/T51021—2021 標準的約束性不夠。多數(shù)專家建議將再生 PET 泡料判定為固體廢物。
綜上所述,常見的再生 PET 原料包括再生 PET瓶片、再生 PET 切片和再生 PET 團粒,原料來源和產(chǎn)生工藝各不相同,產(chǎn)品標準中的指標要求也有差異。這 3 種再生 PET 原料的固體廢物鑒別關鍵指標見表 1。
《關于發(fā)布進口貨物的固體廢物屬性鑒別程序的公告》(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 海關總署公告 2023 年第 2號),明確要求固體廢物屬性鑒別機構在準確描述樣品外觀特征的基礎上,選擇樣品檢測指標時,應以判斷物質產(chǎn)生來源和屬性為主要目的,根據(jù)不同樣品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測分析,如物理指標、主要成分及含量、主要物質化學結構、雜質成分及含量、典型特征指標、物質的使用加工性能、放射性等。樣品的分析檢測應優(yōu)先選擇標準方法,若無標準方法,可根據(jù)樣品特性參照相關標準方法、科技文獻報道方法等進行檢測。因此,對再生 PET 原料進行固體廢物鑒別時,首先要考慮樣品的來源、產(chǎn)生工藝和最終用途,再結合對應的產(chǎn)品標準進行檢測分析,然后依據(jù) GB 34330—2017《固體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》對鑒別樣品進行固體廢物屬性判定。
(本文內容轉載自“再生PET新視界”公眾號)
看完上述,大家是否對再生PET相關產(chǎn)品進口有了初步認識呢?隨著全球對資源回收再生的重視度逐漸加大,越多越多的投資人紛紛下場在全國各地建廠布局,未來我國再生PET進出口貿(mào)易會日趨頻繁,希望各位朋友能多多了解相關政策,多關注下行業(yè)發(fā)展動向喲!如果您對塑料瓶回收再利用項目感興趣,歡迎您不妨抽空初步了解下我們吧!這也許就是一個偉大新合作的契機喲!
